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[俘虜] 魟魚 - 光魟




【目擊者圖片】隨戰情替換

俗名 魟魚 的【光魟】
幼稚小釣手說:
海王類,上鉤的時候很沉,拖拉到一半會貼海床,要注意斷線。
聽說可以吃,還不錯吃....  可是我一直想起鱷魚先生阿ㄚㄚㄚㄚㄚㄚ

有毒還是閃遠一點好。有名毒魚,很漂亮的說....

 來源: 台灣魚類資料庫

學名 Dasyatis laevigata
棲息深度 5 - 100公尺
中文名 光魟
有毒魚類
最大體長 63 cm
中文名 光土魟、魴仔
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  台灣分布 西部、北部   分布概況
形態特徵
體盤菱形,前緣斜直,與吻端約成60度;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.2-1.3倍。吻尖而稍突,吻長約等於體盤長的2/9。眼大,突起;眼徑幾與噴水孔等大。口小,口前吻長比口寬大2.4-2.7倍。口底具顯著乳突3個。尾細長如鞭,尾長比體盤長大1.4-1.8倍;在尾刺後方的背側面具一皮褶,約與尾刺相等,而腹側面則有比較明顯延長的皮褶,約為尾長的2/5。幼體及成魚之體背皆無棘而完全光滑。體灰褐而帶黃色;眼前和眼下、噴水孔附近褐色;尾的前部灰褐色,後部暗褐色。腹面近邊緣區灰褐色帶黃色,中央區白色。

棲所生態
主要棲息於近海的沙泥海域中,棲息深度在5-100公尺間。以底棲甲殼類為主要食物。屬於卵胎生魚類,一次可以產下好幾尾小土魟。尾刺有毒腺,是危險的海洋生物。

地理分布
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,由日本南部海域至東海等地。在台灣見於西部及北部海域。

漁業利用
為暖溫性近海底棲中小型次要經濟魚類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