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

[俘虜] 梭魚 - 巴拉金梭魚



【目擊者圖片】
隨戰情替換

俗名 梭魚 的【巴拉金梭魚】
幼稚小釣手說:
兇猛,好兇好兇,搶食不膽怯,一旦靠上來就要小心他來扯線了,旁邊的小魚也都會飛奔躍水。嘴巴有利牙,傳說可能帶有珊瑚礁毒(機率極低),還是小心不要食用好了(抖抖。

 來源: 台灣魚類資料庫
學名 Sphyraena barracuda
棲息深度 0 - 100公尺
中文名 巴拉金梭魚 有毒魚類
科中文名 金梭魚科
最大體長 200 cm
台灣分布 東部、西部、南部、北部、東北部、澎湖、小琉球、蘭嶼、綠島、東沙  分布概況
棲息環境 大洋、礁區、河口、近海沿岸、潟湖 模式種產地

形態特徵
體延長,略側扁,呈亞圓柱形。頭長而吻尖突。口裂大,寬平;下頜突出於上頜;上頜骨末端達眼前緣之下方;上下頜及腭骨均具尖銳且大小不一之犬狀齒,鋤骨無齒。無鰓耙。體被小圓鱗;側線鱗數75-84。具兩個背鰭,彼此分離甚遠;腹鰭起點位於背鰭起點之前;胸鰭略短,末端不及或幾近背鰭起點;尾鰭於全長50公分以下之幼魚為深叉形,全長50公分以上則逐漸呈雙凹形。幼魚體呈黃褐色,體側中部具一列黑色點狀斑駁;成魚之背部呈青灰藍色,腹部呈白色;體側上半部有20條左右的暗藍色橫帶,不延伸至腹部。尾鰭暗色,且上下葉末緣為白色。 X光照片  耳石照片

棲所生態
成魚喜歡在開放性的大洋活動,幼魚則棲息於淺礁區、沼澤區、潟湖區或河口區。通常單獨或數尾一起活動,游泳能力強,速度快。肉食性,對逃竄之獵物反而喜歡攻擊,以魚類、頭足類等為食。

地理分布
全世界除了東太平洋外,各溫、熱帶水域均有分布。台灣四周均有產,但以南部較多。

漁業利用
本種魚是金梭魚科之中,體型最為巨大的魚種。漁期全年皆有,可利用定置網、拖曳釣等漁法捕獲,在國外釣金梭是一種高級而刺激的休閒活動,其遊釣之經濟價值比捕獲送到漁市場要高出很多。屬於大型食用魚,適宜切成一段一段的油煎或紅燒。因食物鏈之關係,可能會累積有熱帶海魚毒。

[拉拉記] 20141009 ~ 20141010 布袋碼頭 - 海王類現身




本日潮汐:
10/10(星期五)乾潮 05:10-98
滿潮 11:43101
乾潮 17:24-66
滿潮 23:51104

 天氣:晴,好曬。前一天月蝕日... 潮水非常滿

一直都很喜歡南部那舒服的天氣,尤其是冬天,中午一定有暖洋洋的太陽賞你。這兩天天氣涼涼,中午的太陽一樣很盡責的... 賞了我兩個袖套穿了 Orz


這次釣魚算是期待一下,因為有整整兩天而且又是磯釣季,秋天魚應該都要肥了。

每次在布袋下竿都不覺得魚要吃我的蝦蝦,旁邊滿滿是蚵架,岸邊滿滿是小螃蟹小魚,自助餐都吃到飽過來...  但是就是有魚比較犯賤 XD

第一天遇到退潮,直接闖進南提下竿,不料水流端急,根本停不了浮標,我的天阿~ 技術不到家,真不知道該怎麼在水流共供流的時候操竿,掛底連連。

退守到對岸小沙洲,狀況一樣不佳...

還好時間多,最後來到了遊艇區

一看整排岩壁都是洞洞...

這不是?  這不是?  這不是!!!!!!!!!!!!!!!!!!!!

前打天堂嗎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!

幹字蝦~ 在!! 洞洞~ 在!!  馬上喇呀~喇...

............... 阿

沒有斑斑 Orz



倒是打了瓜瓜上來,還不小。








終於變成晚餐啦。
釣魚這麼久,終於有可以吃的大小了......



這品種的瓜瓜味道好腥 O__Q 不好吃。


起床隔天之後........  遊艇區實在太好玩了。
水色乾淨,風景很漂亮,光發呆就可以待一整天。

下竿沒多久......  旁邊朋友發呆竿子,突然間被狠狠一扯,差點下水,在完全沒人顧的情況下,我衝了過去一拔....

好沉,拉呀拉...... 突然不會動了@@
換手拿網,繼續拉....

出水!!!  靠~~~ 是海王類。



鱷魚先生鱷魚先生..........  我不要變成鱷魚先生阿 .....
拍完照,靠著捏尾巴,網子直接車下海。
有人說那隻很值錢.... 還那麼小,我想讓他回去游泳長大些再說吧

中午滿潮,滿到整個腳路岸上都是水,有夠誇張。釣況也逐漸不佳,什麼魚都沒動靜。
打包收工。


俘虜名單:

瓜瓜x3
魟魚x1
石鱸 x1
沙毛 x1

心得:
1. 雖然也在港邊,風大水漲,安全裝備還是要帶夠。
2. 測水深很重要,潮水漲漲落落,要隨時調整,勿偷懶。


[俘虜] 魟魚 - 光魟




【目擊者圖片】隨戰情替換

俗名 魟魚 的【光魟】
幼稚小釣手說:
海王類,上鉤的時候很沉,拖拉到一半會貼海床,要注意斷線。
聽說可以吃,還不錯吃....  可是我一直想起鱷魚先生阿ㄚㄚㄚㄚㄚㄚ

有毒還是閃遠一點好。有名毒魚,很漂亮的說....

 來源: 台灣魚類資料庫

學名 Dasyatis laevigata
棲息深度 5 - 100公尺
中文名 光魟
有毒魚類
最大體長 63 cm
中文名 光土魟、魴仔
世界分布 西北太平洋   台灣分布 西部、北部   分布概況
形態特徵
體盤菱形,前緣斜直,與吻端約成60度;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.2-1.3倍。吻尖而稍突,吻長約等於體盤長的2/9。眼大,突起;眼徑幾與噴水孔等大。口小,口前吻長比口寬大2.4-2.7倍。口底具顯著乳突3個。尾細長如鞭,尾長比體盤長大1.4-1.8倍;在尾刺後方的背側面具一皮褶,約與尾刺相等,而腹側面則有比較明顯延長的皮褶,約為尾長的2/5。幼體及成魚之體背皆無棘而完全光滑。體灰褐而帶黃色;眼前和眼下、噴水孔附近褐色;尾的前部灰褐色,後部暗褐色。腹面近邊緣區灰褐色帶黃色,中央區白色。

棲所生態
主要棲息於近海的沙泥海域中,棲息深度在5-100公尺間。以底棲甲殼類為主要食物。屬於卵胎生魚類,一次可以產下好幾尾小土魟。尾刺有毒腺,是危險的海洋生物。

地理分布
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,由日本南部海域至東海等地。在台灣見於西部及北部海域。

漁業利用
為暖溫性近海底棲中小型次要經濟魚類。

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

[拉拉記]20141004 南寮終於開胡




本日潮汐:
10/4(星期六)乾潮 00:37-114
滿潮 06:29154
乾潮 13:16-166
滿潮 19:29177
天氣:晴,傍晚毛毛雨、風大

這大概是今年夏天以來第一次在新竹釣魚,入秋是機釣季的開始,可惜新竹特產:風大冬雨,在海邊可真的變本加厲...

二話不多躲到港邊下部,躲風曬太陽。

遊艇區算是腳路很優的地方,可惜每次來南寮都是打龜,噴裝樣樣來。今天還呼叫兩名老友伴遊作釣,就算沒釣獲,也是開心。


本日潮水打從下午一點到底,中午開始下竿,剛好釣一個漲起的潮水,現在越來越覺得乾潮起釣是一件很棒的事情,先前總是在漲潮前後兩個小時匆匆下竿,不僅時間掌握常常失誤,也弄得手忙腳亂,眼睜睜盯著潮水退去,時不時沒感覺到釣魚悠閒,剩下的往往是忙忙凌亂的回憶。

這陣潮水... 真的帶魚來啦。換好地點,下竿沒多久看著水面小魚飛奔出水,下點肯定有獵食性魚類再追食。

不出其然


出水


出水


出水啦 .........


終於替俘虜名單曾加新腳色了。 >/////////////<

俘虜:
梭魚x1
瓜瓜x1
黑格x1
石鱸x1
黑點x1

大小不及格。
通通車下海....

心得:
1. 釣魚這種事。就是要開心放鬆的阿~* 潮水這種事情就隨緣了。(鬼扯)
2. 吃魚還用買的比較實在 --- 南寮驢魚不錯吃阿~*






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

[拉拉記]20140911 ~ 20140912天后之戰




本日潮汐: (歷史記錄...)
09/11(星期四)


乾潮 05:29-81
滿潮 11:58114
乾潮 17:51-81

天氣: 除了沒下雨...  其它看不到 (很多蚊子)


為什麼會跨兩天日期?! 絕對不是釣兩天... 這是因為...夜釣  Orz

出發前識途老馬阿左很鄭重的說,這是天后之戰,為什麼呢? 因為這次的釣點恰是布袋媽祖橋,一個神秘又迷人的地方。
真的是太神祕迷人了,到現在我還記不得那邊長什麼樣子,只知道那是一個黑壓壓的地方(疑?

根本國防布阿....  還好科技發達還有GPS 記錄可以查詢。

大約晚間八點多,大家集合就驅車前往,一路上各個熟門熟路,東市買餌,西市買飲料,將軍出征直指天后之戰,到了現場大呼...怎麼那麼黑阿,嚮導馬上把我推到牆上,帶上頭燈,傳好一切配料,選好最安全的腳路,釣魚夥伴如此,夫復何求。
掏出在零件盒睡了一整年長達30CM的螢光棒,開始八小時的蚊子搏魚大戰。

話說螢光棒放太久,一整個睡死,要亮不亮。下次還是需要再買就好。

這裡的釣場是一個無尾港,專門停泊漁船,水深約5公尺,回遊靠岸的魚類都有機會上鉤,出口就是環布袋的流域,蚵棚四處,生態算是十分良好。
驢魚、黑格、花身、黑點、鰻類都是很常見的對象。

照片?
完全沒有畫面!!! 黑壓壓 這次沒有照片了 Orz


只有回家洗手檯魚貨一張。
圖中的虎鰻大約一公尺長,解鉤時候亂噴亂跳,還被嚮導用石頭一丸打死  囧> 根本大蟒蛇
乾~~ 幸好不是我釣到。

俘虜:
黑格 x 1


幸好沒打龜,但戰績超差的,小黑格晚上解鉤弄掛了,這種大小盡量讓他回去為佳,既然沒救...一併帶走... 阿彌陀佛。

認真說,這次夜釣可是初體驗,各種挑戰,不能打光、腳路不清楚、浮磯操竿技巧、解鉤困難,還有蚊子他X的超多的 囧>,功夫不到家,還是不要挑戰夜打浮磯,不然就是前打普普玩。

白天去應該很棒,期待下次。